什么是徽商精神” 

      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,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,这当然是对的。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。

  徽商五大精神

      一是赴国急难、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。明朝建立之初,北境未安,漠北蒙古残余势力时时入犯,明政府不得不在北方沿边驻扎重兵。为解决军粮问题,政府制定开中法,号召商人输粮于边,政府发给盐引,到内地支盐行销。这是巩固边防、保卫国土安全的一项重大政策。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,运粮输边,早期的徽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。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,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。徽商的爱国精神,还突出表现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,他们或者捐资筑城,募勇抗倭;或者出谋划策,领导抗倭;或者弃商从戎,直接深入杀敌战场。到了近代,为了抵御外国入侵,徽商也踊跃捐资。凡此种种,无不体现出徽商的爱国精神。
     
二是不畏艰难、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。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,他们穷则思变、奋发进取,毅然走出深山,闯荡四海。可谓岭南塞北,饱谙寒暑之苦;吴越荆襄,频历风波之险。这种创业精神实在可贵。当事业出现曲折时,不少人一蹶不振,从此销声匿迹,而徽商却百折不挠。史料中记载徽之俗,一贾不利再贾,再贾不利三贾,三贾不利犹未厌焉
 
     
三是审时度势、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。徽商善于趋利逐时,即根据市场特点,采取最好的经营方式;也善观时变,即在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,调整自己的经营项目;还能揣度时宜,即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况,因地制宜,做出种种决策,往往能够出奇制胜。
 
     
四是同舟共济、以众帮众的和谐精神和谐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境界。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一家人或同族人中,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。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,也能做到同舟共济、以众帮众,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、同业公所的建立,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,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。

     
五是不辞劳苦、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。翻开明清小说,常常见到关于徽商的描写。但在封建文人的笔下,徽商个个是吝啬鬼。如在《三刻拍案惊奇》中就讽刺一个在杭州的徽商吴某,家中颇有数千家事肉却不买四两只是吃些清汤不见米的稀粥。甚至在明清笑话中也把徽商作为嘲笑对象,明浮白主人《笑林》中写道:徽人多吝,有客苏州者,制盐豆置瓶中,而以箸下取,每顿自限不过数粒。或谓之曰:令郎在某处大阚。其人大怒,倾瓶中豆一掬,尽纳之口,嚷曰:我也败些家当罢实际上这都是封建文人的偏见,这正反映了徽商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。值得指出的是,徽商能节俭,徽商妇更能节俭。康熙《徽州府志》卷二就记述她们居乡数月,不沾鱼肉,日挫针治缝纫绽……徽商能蓄积,不至卮漏者,盖亦由内德矣。
 

徽商精神的内涵及现代价值

    徽州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,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。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,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。我们认为: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,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,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,其内涵十分丰富,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:

一、敏锐的创业眼光。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,相比于其他商帮要优秀得多,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、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,击败竞争对手。明正德、嘉靖间歙县商人程澧出吴会、尽松江、走淮扬、抵幽蓟,万货之情可得而观,他虽坐而策之,四十年后却加故业数倍就是一个典型事例。所以《江南通志》说徽州商人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贾之所入,视旁郡倍厚。

二、进取的人生态度。出于谋生的需要,徽州人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,外出创业。异地的陌生、商路的艰险,无不从肉体到精神残酷地折磨着他们。但素以勤于山伐,能寒暑,恶衣食著称的徽州人,都能肩负父兄、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,义无返顾地离世守之庐墓,别其亲爱之家庭近者岁一视其家,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。许多人一贾不利再贾,再贾不利三贾,三贾不利扰未厌焉。歙县商人许荆南在荆州贸易,生意亏本自感无脸回家;其子许尚质继承父业,浮游四方,取什百之利,前后在四川活动二十年,虽家资百万,也不竞芬华。正是他们这种开拓进取、矢志不渝、百折不回的勇气和经历,为徽州人树起了不朽的徽骆驼纪念碑。

三,诚信的处世风格。在商业资本的盘剥下,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受害极深,于是无商不奸之类的诅咒此起彼伏。然而这正表明了一个事实:讲求商业道德,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,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。在这种形势下,徽商举起诚信的旗帜,本着先义后利、义中取利的心态走进市场,恪守货真价实、童叟无欺、奉公守法、互惠互利等基本道德,自然博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费的欢迎,使他们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,处处受益。徽商吴南坡宁奉法而折阅,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,吾宁贸信的表示,胡仁之大灾之年不为斗米千钱所动、平价售粮的举动,都使徽商诚信的风格得以彰显,进而成为徽商集团的标识。

四、合作的人际关系。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,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,因此,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,他们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依然执着,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,并且卓有成效。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:徽商一家得业,不独一家食焉而已,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,下亦至数十家。他们也注意强化同乡的情谊。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,就是徽商将具有地缘关系的同道拢聚在一起的重要据点。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。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:存好心,行好事,说好话,亲好人,又说自己活到老,学到老,犹深感厚之一字,一生学不尽,亦做不尽也

五、超首的契约意识。正是在频繁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,徽州商人依靠来维护权益、协调关系的意识慢慢觉醒,并逐渐形成了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。现存涉及社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的、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,就反映了徽州民众这种民间法由原始走向规范、走向成熟的历史演进过程。长期为外人所责难的徽人好讼,实际上正是徽州人致力于构建法制社会的一种民间尝试。

 



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贵州徽商号酒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皖ICP备16021054号-1 技术支持:上城网络   友情链接:徽商网